心脏供血血管系统

李 老师 2019年6月5日08:53:50茯茶素理论体系评论1,748 次浏览13099字阅读10分19秒阅读模式

1、营养心脏本身的血管体系——冠脉循环

心脏本身器官组织细胞如瓣膜组织细胞、心肌组织细胞、心血管自组织细胞、神经纤维组织细胞等都需要依靠相关的供血血管网络来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运送代谢产物等。心脏自身的供血血管网络主要指的是由冠状动静脉系统所组成的冠脉循环。

冠脉循环的的冠状动脉发起于主动脉根部的主动脉窦内,分左、右冠状动脉两支行于心脏表面,然后逐步分支成各种心脏小微动脉血管、毛细血管等分布于心脏表面即心脏心肌组织内,来自心脏主动脉根部的血液流经心脏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以后,经小微静脉血管继续流动,然后汇集到冠状静脉窦或心前静脉中,最终进入右心房参与人体整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的运输。

2、心脏供血血管的各级分支分布

冠状动脉的分布特点一般呈现右优势型、均衡型、左优势型这三种类型。左右冠状动脉是心脏升主动脉的第一对分支,然后逐级分支成其他血管。其中左冠状动脉发自左主动脉窦,经肺动脉起始部和左心耳之间,沿冠状沟向左前方行进,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绕过心尖切迹至心的膈面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相吻合,在这个过程中,前室间支沿途发出动脉圆锥支、外侧支、室间隔支等血管。旋支沿心脏冠状沟左行,绕过心钝缘时发出粗大的左缘支分布于左室外侧缘;达到心脏后面时发出较小的分支分布至左心房和左心室。

心脏供血血管示意图:心脏供血血管系统

 

右冠状动脉起自右主动脉窦,经肺动脉根部及右心耳之间,沿右冠状沟行走,绕过心右缘,继续在膈面的冠状沟内行走,在房室交点附近发出后降支,即后室间支。沿途发出动脉圆锥支、右缘支、房室结支、窦房结支,最终形成后室间支。后室间支为右冠状动脉的终支,与左冠状动脉的前室间支相吻合,沿途分支至左、右心室后壁及分室间隔支等。

心脏的各级血管分别供血给心脏器官不同的组织部位。右心房、右心室主要由右冠状动脉供血,左心室主要由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等血管来供血。室间隔主要由前降支、后降支供血,心脏的传导系统主要由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前降支等供血。

3、侧支循环

侧支循环是心脏供血血管的代偿系统。人体心脏的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之间存在着许多侧支或吻合支,在冠状动脉供血正常且良好的生理状态下,这些分布在心脏组织中的侧支或吻合支并不参与冠状动脉的供血循环体系。当冠状动脉主干血管出现狭窄或淤塞症状、或心脏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如严重缺氧时、心脏本身需要增加供血量时等刺激),侧支循环便逐步承担起心脏的供血职责。即来自主动脉的血液能够绕过阻塞的血管部位将血液输送到心脏的远侧区域,以保障心脏远端的局部组织细胞能够获得较为充足的各营养物质与能量供应,由这些侧支或吻合支重新建立起来的血液循环称为侧支循环。也就是说,如果心脏某一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逐渐减少的,则相邻的侧支血管或吻合支可于在数周内逐渐扩大,使血流量增加,从而建立新的有效侧支循环,这是心脏供血系统的一种重要代偿过程。

心脏侧支循环的建立从形成到发展成熟的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侧支循环的血流量较小,对心脏各组织细胞的营养作用有限。例如当冠状动脉突然闭塞时或淤塞的时间较短时,此过程中侧支循环无法及时形成,便容易引起心肌梗塞等现象出现。并且,侧支循环的形成受到冠状动脉淤塞发展的速度、冠状动脉淤塞的部位、相临动脉是否发生了淤塞症状等几种因素的影响。

4、心脏冠脉循环中供血血管的特点

心脏器官本身各组织细胞的供血特点与心脏重要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人体各系统、各器官、各器官组织及其组织细胞等正常的生命活动都需要心脏不停的波动泵血以保障机体正常的血液运输过程。同时,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与能量来供应其本身各组织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同时,心脏器官主要是由心肌纤维组织所构成的,因此基于心脏独特的功能及生理结构,心脏各级供血血管系统呈现出了和其他器官不一样的特点。

人体心脏的左心室的心肌肌肉组织厚度大大超过右心室,所以从血液供应量来说,左冠状动脉永远是优势动脉。

人体冠脉循环的毛细血管网极为致密且丰富,约为 2500 根 / 平方毫米,按照严格的数学衡量标准来说,相当于每个心肌细胞伴随一根毛细血管,即毛细血管与心肌纤维数目的比例约为 1:1。如此致密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络有利于心肌细胞在相对应的时间内,能够更高效快速的和局部微循环场所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等生理活动,进而能够保障心脏相应组织细胞能够及时获得能量供应,最终保障心脏能不停地进行泵血。所有毛细血管畅通是心脏保持活力的基础。

心脏冠状动脉各级分支的血流量在不同的心肌组织区域是不同的,呈现分布不均匀的现状。冠状动脉血管虽小,但血流量很大,占心脏泵血量的 5% 左右,这种生理结构特征就保证了心脏有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也成为维持心脏昼夜不停地跳动的保障。

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多少,决定于冠状动脉起始端的血压(与主动脉压相同)与右心房血压之差以及血流通过冠状动脉的阻力。调整动脉血压及心脏各级供血血管的收缩与舒张程度均可以影响心脏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同时,血流通过冠状动脉的阻力主要来自小动脉口径、血管外心肌收缩的压力和血液黏稠度这三个因素。在这里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主动脉压增加一倍,冠状动脉血流量将随之增加一倍,但冠状动脉平均口径增加一倍时,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可增加十六倍。

调节冠脉血流量的因素主要有物理因素、代谢因素、神经调节因素和体液因素等。(1)物理因素。冠状血管床的阻力和冠脉有效的灌注压(主动脉压与右心房之间的压力差)是主要的物理因素,此时血液的黏稠度、心肌节律性舒缩运动、冠脉血管的口径、人体的血压等都可以成为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

(2)代谢因素。侧重于心脏自身调节因素即心肌组织细胞本身的代谢水平和能力。心肌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氢离子和腺苷等均可成为影响冠脉血流量的因素,例如缺氧时产生的大量的腺苷可作用于阻力血管平滑肌,产生强烈的扩血管作用。从而增加心脏局部冠脉血管中的血流,保证心肌代谢活动正常进行和改善缺氧状况。

(3)神经调节因素。在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支配与调节下,冠状动脉血管根据自身代谢状况来使自身血管收缩或舒张,从而影响其血管中的血流量。

(4)体液调节因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体液变化因素等都可以引起冠脉血管收缩或舒张,然后进一步调整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心脏供血障碍引起心脏冠脉循环血液运输受阻时,容易引起心肌纤维细胞供能不足而影响心肌纤维正常的收缩或舒张等节律性运动,进而引起心跳紊乱、心肌无力、心率不齐变化等一系列较为明显的症状或感受。

5、心肌细胞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来源

心肌纤维细胞正常的代谢过程是保障心脏节律性昼夜搏动的生理结构基础。心脏收缩和舒张的搏动过程需要充足的物质与能量供应,其主要的物质来源是脂肪酸和葡萄糖,除此之外,还包括体内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及酮体等。

心脏相关组织细胞将储存在脂肪酸和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心肌纤维中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相互作用的机械能。一般情况下,心肌细胞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 60%~90%来自游离脂肪酸,其余 10%~40%的能量由葡萄糖、乳酸、酮体等来提供。 同时,心肌细胞中脂肪酸氧化代谢和葡萄糖氧化代谢之间存在着相互反馈调节的关系。即脂肪酸氧化代谢增强可以抑制葡萄糖氧化,反之当血浆中葡萄糖或乳酸浓度增加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心肌细胞中脂肪酸的氧化代谢过程。

因人体血症异常症伴随的黏稠血脂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坏死(心肌梗塞)时即引发心肌细胞或其他心脏组织细胞代谢障碍时,易导致冠心病等各类心脏慢病的发生及发展。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百度文库联合喜马拉雅会员特价
李 老师
  •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转载请注明:心脏供血血管系统
百度文库联合喜马拉雅会员特价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