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微循环的微观科学实质

李 老师 2018年11月3日07:10:27茯茶素理论体系评论1,026 次浏览11075字阅读3分35秒阅读模式
微循环的微观科学实质
1)微循环定义、功能和特点
微循环是供血微小动脉与微小静脉之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是淋巴循环的起始部位,是循环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包括供血微小动脉端、微小静脉端、微小毛细淋巴管端和机体组织管道内的体液循环,主要功能是进行供血微小动脉中的血液、组织细胞以及细胞间隙的组织间液、微小淋巴管盲端之间的物质交换。人体每个器官、每个组织细胞及细胞群均要由微循环场所提供氧气、养料(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激素、酶等物质)、传递能量、交流信息、排出二氧化碳、排出尿素(氮代谢)等代谢废物。
正常的微循环场所:第二章-第二节:微循环的微观科学实质
第二章-第二节:微循环的微观科学实质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循环系统中物质运输及代谢的载体大多数是在人体的体液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在于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间液(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约占体重的16%,另一类是血液的血浆(约占体重的5%)。同时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间液不仅遍布于全身各处,还互相联通,在一定程度上可随处流动。
微循环的生理特点。微循环现象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微循环主要有以下生理特点。A:微循环场所的微循环致密且丰富,一个成人的微血管连接起来有9.6万公里之多,可绕赤道二周半。B:微循环场所的微血管的管径很细,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C:微循环处的管壁很薄,只有一层内皮细胞和外面的基膜,约为一白纸的1%厚度。D:微循环处的微小血管数量众多,全身约有100多亿根。E:此处的血流很慢,由于压力低所以血流慢0.4—1毫米/秒。
2)微循环物质交换的动力来源
微循环处的血液流动速度比较慢,且微循环场所遍布于人体的周身各处,那这些微循环是如何畅通运输的呢?
人体的血液从心脏输出后,要经过漫长的路途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因此仅靠心脏的收缩力是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微血管自身的“自律活动”才能将血液灌注进细胞。同时因为微血管的“自律运动”与心跳并不同步,它有自己的规律,驱动着微血管内的血流,起到第二次调节供血的作用,因此微循环又称为“人体第二心脏”。
但是微循环场所的血液流动和物质交换和心脏收缩压也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心脏动脉微动力压力推送和血流波动、心脏静脉微动力负压抽吸等产生的相对压力差也可以助力微循环场所物质的正常交换。
除此之外,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脂肪等细胞代谢产物可增加局部组织间液的浓度,从而在不同浓度梯度、电解质离子电位差的作用下,也能够促进微循环场所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百度文库联合喜马拉雅会员特价
李 老师
百度文库联合喜马拉雅会员特价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